"节"是什么意思?(请指教)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1 01:52:35

节,古称司节、竹节。满族敲击体鸣乐器。俗称柳节、簸箕、柳条簸箕。流行于辽宁、吉林 、黑龙江、内蒙古、河北等省区和北京市。

早在清代以前,东北的满族民间已将生活用具簸箕用于歌舞伴奏中。到了清代,它又进入宫 廷音乐。据《清朝续文献通考》、万依《清代宫廷音乐》载宫廷宴用乐器中有“竹节、拍板 各 十六”,在宫廷表演《庆隆舞》时,有十六位男子跳司节舞。《大清会典》记述甚详:“司 节十六人,分左右两翼并上,左手持节若箕,右手持圆竹若箸,划作其声,与乐章及各舞相 为节奏。”当时宫廷用的节是用细油竹编制的,规格尺寸也较民间使用的为小,后帮也略低 。通体涂以红或绿色,背部画有虎面像。

民间的节,一般多用柳枝编制而成(图),?前沿置一块柳木薄板,两侧帮 由前至后逐渐加高 并与后帮相连。前宽40厘米、后宽20厘米、前后长30厘米、后帮高8厘米。通体保持原色或 涂以红色,背部画虎面像。划棍用硬木或细竹制成,长25厘米、直径1厘米,前端划头部分 直径应稍大些。

演奏时,左手提握节的后帮,将背部虎面朝前,右手执两根划棍,夹握于拇指与食指之间, 划奏节的面、背、帮等部位,发出有节奏的哗哗声。有长、短、圈划等奏法和打、拨、顿等 演奏技巧。近代,满族民间常用于自娱表演,或边舞边奏,或边歌边奏。近年来,辽宁省还 将清代的《庆隆舞》发展为男子群舞。节既是伴舞的节奏乐器,又是舞蹈的道具。

在海运中,节(knot)是船舶航速单位,等于每小时一海里(6080英尺或1852米)。Knot缩写为Kt. 。

我没有一楼那样去追溯历史,我单从字面上理解是这样的。节约、节省、节气、节制等等。